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外語標識太“見外”,是時候“言歸正傳”了
添加时间:2020-06-21
原標題:外語標識太“見外”,是時候“言歸正傳”了
消火栓被翻譯成火災,地鐵“東北出口”被翻譯成“出口到東北”……難以想象,這些牛頭不對馬嘴的英文翻譯,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北京的公共場所。據媒體報道,北京將出台《北京市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管理規定》,對公共服務領域外語標識使用予以規范。
語言的基本用途是信息交流。不過,一些似是而非的外語標識對中國人來說是“外語”,對老外來說同樣“見外”。明明每一個單詞都認識,合起來卻一臉懵﹔看上去是英文,實際上卻是用中文語法生硬湊出來的“洋汀浜”。這類翻譯鬧出的笑話在網上比比皆是,偏偏它們還以“服務”“引導”的姿態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指示牌、標語牌上,這就不但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反而會誤導他人、增添麻煩了。
除了實用性以外,公共標識還展示著一個城市的公共形象。外語標識的小錯誤,也可能帶來城市形象的大損傷。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的戰略定位之一,也是首都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國際交往中心。2022年冬奧會即將來臨,眾多重要的國際交流活動將在北京開展。錯誤百出的外語標識,很可能成為外籍友人對城市的第一印象。而由於首善之區的特別地位,北京的一個小瑕疵很可能被放大為整個中國的形象“污點”。因此,這樣的“小節”不可不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華民族是熱情好客的禮儀之邦。洒掃庭除,整潔衣冠,以待客來,自古以來就是待客之道。正確、規范使用外語標識,便是我們撣去牆角的灰塵,拂拭衣間褶皺的過程。這既是為了展示北京的良好形象,也是一個現代文明城市發展自身的需要。(土土絨)
(責編:杜佳妮、魯婧)
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手機人民網人民視頻客戶端下載人民智雲客戶端下載領導留言板客戶端下載人民智作
推薦閱讀